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贷款 (第3/4页)
中日友好靠韩国,从来如此。 “中国政府的担保,三菱可以认为,这是一笔政策性的援助贷款吗?” 山崎正孝问到了点上,这笔钱究竟是由谁来借的?以什么面目、名义来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是政策性援助贷款,十亿美元的抵押贷,以中国政府信誉做担保,贷款一万亿日元并无不可。可如果是政策性的援助贷款,提出这个要求的就应该是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对日本政府的相关部门。 但是现在一家中国的私人企业,声称能够拿到中国政府的担保,那这个性质要怎么算?是新科公司借了这笔钱,还是中国政府借了这笔钱? 前者是商业行为,后者是政治行为,两者的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萧野芹点头,鬼子做生意果然是猴精、猴精的,单是想要用钱来砸晕了对方,看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贵方可以这样认为,这会是一次民间推动的政策援助贷款。” 萧野芹说的略有含糊:“首先新科公司在中国有这个能力,推动中国政府同意这项贷款计划。而为了新科公司能够在中国国内展开这项计划。前提是日本政府就要首先发声。可由谁来推动日方政府发声呢?这个问题,就必须考虑到这笔援助贷款并不一定是对三菱财团的定向采购了。” 日本企业向来重视情报工作,三菱集团自然也不例外。新科公司究竟是什么背景。山崎正孝可以说是“一清二楚”。 还是那些话,一个主导了f14进中国。担负了中*工七十亿出口项目关键电子系统生产,手上捏着价值连城水锂电技术,这种企业就算是私企,那也是个军工财团的雏形了。 在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的财团都未必轻易出现,在私人企业都还不合法的中国大陆,凭什么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家公司? 说新科公司不是中*方的白手套,那也得有人信啊。 看看新科公司做的这些生意,如果不是中*方白手套。个人凭什么有能力完成这样的壮举?除非胡文海是千年不世出的奇才、天才,还得再加上能够预知未来,或许才能白手起家做出这番事业。 和中*方白手套这个解释相比,显然后面这个可能性小的可以忽略了。 新科公司在中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若非如此,三菱也不是什么街边小卖部,难道是谁都能上门参观考察的? 在山崎正孝眼里,新科公司的这支考察团,分明就是中国官方批了个马甲。 而萧野芹手里掌握着一笔巨大的资金,嘴里说出来的话自然就有份量。三亿美元和十亿美元当然不同。十亿美元和一万亿日元的生意又自不同。 为了一万亿日元的大生意,三菱集团就是推动日本政府通过一两条法律都没问题,何况是跑一跑贷款而已。八十年代正是中日友好的阶段。推动一项定向采购日本企业产品的援助贷款,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对日本政府来说,这将是一笔很拿得出手的政绩。 一万亿日元,按照如今汇市的走向趋势,这可是相当于四、五十亿美元的大生意。能产生多少就业岗位,能让日本的经济催生出多少内部需求,又能推动多少产业发展进步,这里面的利益足够让一切资本家和政都铤而走险的程度了。 显然。能够实现中方这个要求的绝不止三菱一家。在日本可是号称有四大财团,想必三井、住友和富士也一样会为了拿到这笔生意无所不用其极。 可论到对政府的影响力。还是我们三菱最强。 山崎正孝心里虽然这么想着,可却莫名的生出了一些紧迫感。 “新科公司如何证明。自己可以推动这样的政治事件呢?”山崎正孝压住正在砰砰乱跳的心脏,强自镇定的问道。 萧野芹摊手,笑道:“这就回到我刚才说过的提议了,为了显示诚意,我们可以先拿韩国人来练练手。” “韩国人?”山崎正孝说出这个词的时候,可以说几乎是咬牙切齿的状态。 日本是国际造船业的霸主,可是这个霸主到八十年代对国际造船市场份额的占有却开始停滞不前。到八十年代中期,干脆市场占有率开始了大幅度的后退。 这一切都源自于该死的韩国人。 韩国在七十年代进入造船业,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