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3页 (第2/2页)
他的都不重要”冰兰说明了这边的想法。 为了给周继民增加声望,兄弟几个坐一起商议,“内地招商引资,搞活经济,他们也许更希望他们建厂做什么投资”冰兰这样跟那哥三说。 “那钱我们都出点,别让你自己一个人花,咱们建什么厂给他们?” “我把绢花厂需要的柳编筐给省里,一年最少也要几万件吧,多少就是那意思。别的我更想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看看当地适合做什么?” “建厂可以,但是销路问题或者运输都是问题。到时候问问吧,如果爹娘想留在老家养老,咱们好好打算一下”哥四个暂时就这样定下来。 冰兰得到那边的答复后,周继民发话了:“都去,有啥事也要放下,咱们都回去” 儿孙们开始打电话把各自的孩子往回叫,美国的直接坐飞机去北京,香港的陪着老人坐飞机去跟小辈们集合。深圳的也都放下手里的工作直飞北京。三十多年过去了,周家从走的时候十三口,已经扩大到了四十多口人,真正算是四世同堂了。 孩子们没结婚的也带着未婚夫.妻,众人从北京直飞天津。在天津租了一辆中巴和四辆桥车开往宁城。市里县里的人已经等候多时了,周继民和李氏被孩子们簇拥着下来,“欢迎啊,欢迎,一路辛苦了”市委书记亲自过来握住周继民的手。 周继民又是一阵感动:“麻烦大家了” “哪里?是我们应该做的” “继民大哥,还认识我吗?”一个黑瘦的老人被两个青年扶过来,激动地握住周继民的手。 “你是?是五叔家的继全吧?”周继民看着对方道。 “是,我是老三继全,你们走了,我爹找了你们好久” “五叔还好吗?” “早没了”周继全哭起来,“六一年就没了” 周继民明白,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老泪纵横。众人劝说着都进了宾馆招待大厅,可以说当地拿出了诚意接待他们,大厅布置的很热烈,最前面写着一排“欢迎周继民先生及全家回家” 一番热闹的场面后,市里领导陪着参观了市里的几处历史性建筑和准备重建的学校。眼前的一片旧校舍将会建成十栋整齐的教学楼。这是周家捐助的,所以周家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冰兰身边专门有一位负责落实周家捐助项目的李主任。一路上向冰兰回报资金将用于哪方面。 “市里的招商办谁负责?我们这次诚意十足,有些项目想跟这边商谈。但是我们更多的要考虑家乡的亲戚朋友。所以投资重点会放在县乡村” “我们理解,周先生身在国外心想家乡。我马上帮你们联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