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4页 (第1/2页)
到了县里乡里又是一阵热闹。这边居然请了锣鼓队和秧歌队。引得周围百姓围观。最后到了岔河村,三十多年过去,村里除了新建了一些房舍,没什么变化。村口的老槐树,各家的柴草垛。 一家家破旧的房屋,村口站满了人。全村人都出来了,有几位老人被簇拥着走在前面。老人叫着周继民哥哥兄弟的,小一点都叫叔叔爷爷。周继民挨个与他们握手,一一寻找着以前的影子。 周继民抓住那些熟悉的人就是哭,所有人跟着落泪。李氏被同辈的嫂子弟媳的簇拥着跟在男人们后面。村里的孩子一个个好奇打量着这群衣着光鲜的人们。冰兰吩咐欣然、雨盈等女孩子把带来的糖果分给孩子。 无论男孩女孩嘴里都有了甜美的味道。他们与周家的孩子们混在了一起。这边传达着友善,那边满是纯真善良。 大队的院子搭起了棚子,里面是一个个桌子和碗筷。一边的大灶上传来阵阵香味。“村上杀了两头猪,今天一起给叔一家接风洗尘”支书道,现在的支书是周振峰,冰兰知道,他就是那晚给她家送钱的三哥。 “我们也准备了一些那边的特产,等下让嫂子们帮着切切,让大家尝尝香港的特产”周振东跟一旁的本家哥哥们道。 县里乡里的领导被让进屋里,现在是人家一家叙旧,他们就别搀和了。冰兰叫上一群村里小子们去车上搬吃的。她不去不行,东西都在她那里呢。 第149章 生在五十年代 25 半风干的海虾, 油汪汪的烧鹅,腊肉,饼干蛋糕等等。孩子欢笑着往大队里搬东西,不时传来大人们说教几句声。加上一些酒, 所有人都怀疑这些东西怎么拉来的? 热火朝天的聚餐让整个院子都沸腾起来。冰兰仿佛看到三十年前周继民屈辱地跪在那里的样子。一切如同一个梦。他们梦游了一圈又回来了。 众人已经坐上席了,在外面的孩子根本没看到过这种阵势,与村上的青年孩子聚在一起谈笑着。语言不太明白的微笑总没错, 周继民来的时候就说了,谁敢回去在乡亲们面前摆架子,别怪他翻脸。这一句话绝对有震慑作用。大家都知道他们的父母对老两口一直很尊敬的。 冰兰随意加入了一桌,饭菜都是标准的农家宴客八大碗。有鱼有肉有豆腐等等。基本上都上了大海碗,加上自家带来的东西, 桌子上满登登的。桌上人各自介绍了自己,“我公公是周继青,以前我们见面都认识的,三十多年了变化太大,让我都不敢认你。”一位嫂子道。 可不冰兰都五十多了,“我爹一直想回来,可是那几年太乱了,想回都不敢回来” “是啊,我们这一辈,鬼子赶上了, 国民党也赶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