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纪人_第四零二章 《星计划》是鲶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零二章 《星计划》是鲶鱼 (第2/3页)

。大概早就没有什么耿氏了。耿氏成立才四年时间不到。注册资金仅仅的五百万。而现在它的估值已经超过了四十亿。如果它上市,股值甚至有可能超过百亿。两个影帝,三个影后,一个准歌后,两个金龙奖影后提名人,两个影帝提名人。那家公司能在这短短三四年时间做到这些。”

    他笑了笑,又说“鼎云和严氏联合,纽带其实就是耿氏,或者是就是耿植本人。现在他成了李家的女婿……别忘了,李家人可是恨护短的。”

    “听你这么说,倒是挺有道理的。要不先将他搞趴了?”

    “现在想搞趴他可不容易。”

    上次他们想搞耿植,也不敢明着来,只能用见不得光的手段。而且他们可以说是在耿植身上吃了一个大亏。

    他们不仅有损失几个合伙人,仁禾这个牌子也差点臭了。

    去年耿植羽翼未丰,今年的耿植却已经完不同了。

    “难道就这样算了?”

    “不算还能怎么样?”左边的男人看着泳池嬉戏的男女。“他走他的独木桥,我们走我们的阳关道。”

    “可是现在李家要抢道了。”

    “更因为这样,我们才不能轻举妄动。而且李珺要做网红推手对我们也不完是坏事。流量分散对我们确实不利,不过对耿氏更不利。”

    右边的那个男人想了一下,就笑着说“你说的倒也有道理。”

    他们仁禾的经营手段本质上就是网红推手。只不过是他们资金充足,推的手法更高而已。

    他们推的是网红,也是明星。仁禾的艺人靠的是流量,作品对于仁禾的艺人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艺人的人气。

    他们用了七八年时间,才扭转了娱乐圈的风向。之前也不乏一片成名、一曲成名的艺人,但在他们手上却更多。

    利用网络资源,一部普通的饲电视剧就能推红一个艺人。靠的是炒作。有了相当名气,明星就可以通过各种资源曝光,增加流量。

    仁禾的很多艺人都是靠着这种手法捧起来的。

    在仁禾,艺人的相貌是关键,那是吸引追星族主力——年轻人——的关键。他们提高名气和人气的方式,并非是演戏或者唱歌。那是用来消费和降低人气的。他们靠的综艺节目和各种炒作。

    而在前两年,这种手法遭到了挫折。

    一场娱乐圈黑幕大曝光。让仁禾损失不小艺人,而且炒作力度也不得不降低。不仅是他们,其他和他们一样的娱乐公司的艺人也遭受损失。

    那场黑幕让消费市场对艺人的演技和社会道德更加注重。而对之前的明星产生了严重怀疑。这让一些演技好相貌不太出众的艺人得到一个喘息的空间。

    而耿氏就是在那种环境下崛起的。

    而耿氏的崛起已经威胁到了仁禾。

    去年仁禾利用王承想离间的耿植和李琪,只是第一步。如果成功了,耿氏单打独斗绝对不是仁禾的对手。

    只可惜他们不仅没有成功,还损失很大。虽然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此长彼消,耿氏已经不是他们仁禾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的存在。

    更不要说,耿氏现在不是单打独斗。

    他们只能是各凭本事了。

    “我们的理念也该变一变了。”左边的男人拿起酒杯,说。“现在消费市场风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未来几年内,消费主力依然这批人。他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很难拉回来。”

    右边的那个男人若有所思,点头说“你说的没错。我们确实也需要培养一些真正的演员。而且需要拿得出手的作品。”

    “我也是那么想,只不过,仁禾现在可发掘的潜力不多。而且那帮人已经养废了。”

    这话说的是仁禾的艺人。他们已经被捧得自高自大、不知所谓,拍戏敷衍,要钱却狠。现在很多剧组都已经渐渐抛弃这些看着票房号召力很强却很难出好作品的明星。

    单靠仁禾捧他们,成本太高。仁禾本来是靠他们赚钱的,不是为了捧他们亏本的。

    “那就挖几个人回来好了。只要有几个能撑得起架子,再带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