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玩具_第三百一十一章 铁路包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一章 铁路包干 (第3/4页)

内部清算价实际是和成本严重背离的,利润主要集中在分局,而不是站段。路局给站段留利水平很低,分局收走了站段的绝大多数利润,起了一个平均再分配的作用,这里面涉及很大的利益。可如果我们的速递系统搞出来,站段搞三产的利润分局还有什么立场征收?这威胁到了分局自身的权力地位!”

    “嘿,我明白了!”

    胡文海点头,虽然还有点迷糊,但总算是大约搞懂了这里面的道理。

    说到底,他这个三产方案主要依托的是站段展开业务,那么由各站段自行组织基层队伍就是最合适的方案了。后世那么多快递公司,也只有顺风是自己开发当地的业务团队,其他的快递公司都是搞加盟承包制,将各地的快递业务交给当地人去做。

    可站段掌握了三产的业务能力,最先威胁的就是目前铁路体制内正在实行的集中再分配模式。现在这个模式,分局的权力很大,利益自然也就最多。要打破这个局面。虽然发展速递三产会带来更大的收益,可分局看到的却是自己权力的流失。

    胡文海眉头紧皱,对铁路系统的不了解,让他完全没有想到竟然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目前看来,指望分局能够通过通勤包干的请求,似乎是不太可能了。

    “小叔。我想再试一试。”

    胡文海低头想了很久,最后抬起头来,虽然皱着眉头,但并没有就此打了退堂鼓:“你能不能安排我,和你们分局的领导见一面?我觉得还是再努力一下,取得分局的支持,对这个计划非常重要。”

    没有绣城铁路分局的支持,最大的问题就是拿不到通勤列车的承包权。除非是一个站段、一个站段的去谈,可这样一来。方案执行的难度简直增加了一百倍不止。

    胡胜利沉吟了片刻,点了点头:“文海你在绣城的名声,见一面我想还是没问题的。”

    绣城铁路分局虽然不受绣城管辖,但毕竟还坐在绣城的地面上。对于可以在绣城“横着走”的胡文海,多少还要卖些面子。

    ……

    胡胜利的沟通果然很快就有了消息,听闻是新科公司的胡文海,绣城铁路分局的人很痛快就答应了这次见面。

    要说绣城铁路分局,那在全国铁路系统上都是有名的存在。八十年代。绣城铁路分局的职工人数高达八万人,全绣城就没有一个单位比铁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了。整个绣城被一条穿城而过的铁路分为南北两个城区。铁路拥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市场等一切社会功能,绣城铁路号称是“铁半城”,半座城市都和铁路拉的上关系。

    作为近年绣城风头一时无两的新科公司,绣城铁路分局对胡文海可谓是闻名已久了。

    “这位就是小胡同志了吧?”一个穿着老式中山装的五十多岁男人,上下将胡文海的样子打量了一番,不由亲切的笑着迎了上来。

    “这是我们分局的刘局长。刘局长,这就是新科公司的老板胡文海了。”

    “刘局长您好。”胡文海主动伸出手来,脸上带着笑容,也是紧走两步迎了上去。

    “哎呀,真是久闻胡总的大名了!”刘局长用力的晃了晃胡文海的手。转头看向胡胜利,又说道:“我说胜利你这个同志,怎么不早说和咱们绣城新科的胡总是亲戚,怕我们占你们老胡家便宜是不是?咱们铁路是那样的单位嘛!”

    “呵呵,局长您开玩笑了,我这不是参加工作也没多久。文海虽然叫我一声小叔,但关系早就出了三服,挂嘴上不合适。”

    “也对,也对!”刘局长哈哈笑着,前面带路:“难得胡胜利同志能这么沉得住气,看来以后还要给你多加点担子才是!”

    刘局长推开自己办公室的门,门里是一个装修并不怎么讲究的小房间,大概也就是十多平方米的样子。老旧的办公桌椅和沙发,除此之外办公室里只有一个铁皮文件柜。地面是被常年蹭出镜面的水泥地,墙上是有些斑驳的涂料墙,窗户是有些年头的木头窗,窗帘是有些掉色的麻布帘。

    如果单看这件办公室的布置,刘局长大概应该是一个并不讲究享受的“清官”吧。

    办公室里一早已经有两人坐在沙发上了,见到有人推门进来,沙发上的两人连忙站起身来。

    “哦,这是我们绣城分局调度所的王所长和运输科的齐科长,我特别让他们也过来听听胡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