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玩具_第二百九十七章 考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七章 考察 (第5/6页)

气,团结、排外,自大又自卑,敏感而善谋,这些都是这个时代韩国人的精神面貌。反应到这些韩国造船业市场先锋的身上,就是狂傲的想要称霸整个造船业,又不敢去硬刚日本人的正面。五大船企能够联合起来瓜分市场,却善阴谋而不向阳谋,没有对自己产业大刀破斧改革升级的决心。

    总的来说,就是韩国人当然希望能够拿下国际造船业的市场,但凭借的却是日元升值和国际市场的资本变化。没有正面对抗日本人的勇气,于是只有遏制中国人进场这一条路可走。遏制中国的战略也不是产业战略布局,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之类的阳谋对抗,而是偏向于商场阴谋。

    虽然可以笑话人家小国寡民不够大气,可谁要是就此认为韩国人的阴谋不值一提,那可注定是要吃亏的。

    对于李在勇来说,对于整个韩国造船业来说,不敢挑战日本人,但对付一个根本没什么名声的中国造船业还是没问题的。

    中韩造船业的较量韩国必将胜利,对此李在勇深信不疑。

    李俊仁有些紧张、有些兴奋,这还是他第一次面对株式会社的高级干部,实在是让人有些不知所措。

    “我们一直在监视着中方下榻的潮间酒店,同时统计了最近一周以来中方签订的意向书,有极大的可能中方意向书签约吨位已经超过了他们的产能。在我们的计划实施一周之后,潮见酒店果然迎来了一支新的中方考察团。通过调查,这支考察团正在与石川岛播磨重工接触,考察团团员的身份多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权力人士和下属各造船厂的负责人。”

    “这么看来,中国人应该已经咬钩了啊!”李在勇挥了挥手,让李俊仁站到一边,他转过头看向其他四人,不由笑了起来。

    朴在京洋洋得意,点头满意的说道。

    “不错,这么多的签约意向书,岂是两个地区造船厂能够吃下来的。别说是之前根本没听过的的什么大港造船厂和新科重工了,就是三菱的长崎造船厂或者我们三星的巨济岛造船厂,一年八十万吨也已经是极限了。这段时间中国人从日本人手里拿到的订单,恐怕早就已经奔着一百万吨去了。这么大的鱼饵。中国人会不咬钩吗?”

    “各位。从我手上的资料来看。这个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就是之前中国的第六机械工业部,主要负责的是整个中国的船舶重工业领域。19年部改企之后成立了这个总公司,仍然还是垄断着整个中国的船舶制造工业。具体来说,所谓的大港造船厂和新科重工,应该都是它的下级子公司。”

    大宇重工的金恩熙接着侃侃而谈:“我们目前仍然不清楚中国人和日本人达成了什么协议,但如果真的有什么协议,必然是绕不开这个总公司的。从公开渠道资料可以发现,中国目前极为需要外汇资金来支持他们的改革。很可能在任何能够赚取外汇的领域加大投入。因此我认为,这支新的考察团显然是中国船舶总公司发出的一个极明确的信号。大量的意向订单给了这家公司强大的信心,中国人在考虑引进日本技术扩大他们的造船产业规模。”

    “好啊,太好了!我们的计划一定能够成功。”李在勇双目泛光,兴奋的挥了挥拳头:“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给这些冒冒失失闯进来的中国人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们至少在二十一世纪以前都不敢正眼去看国际造船市场。有了这段时间缓冲,足够我们韩国企业吞并日本人的市场了!”

    “让我们的人把筹码也撒下去,不仅是我们不再接三万吨以下船舶的建造订单,让我们的关系企业也去签署意向订单。放出风声去。我们韩国企业无法与中国造船企业比拼价格,要从三万吨以下的市场撤出去!”

    “哦。对了。”李在勇像是突然想起来,看向站在一旁的李俊仁问道:“你去了解一下中国人在石川岛播磨重工的研究所都了解了什么,我们要对中国经营者和技术人员的水平做一个评估。”

    李俊仁眼睛一亮,竟然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份文件,邀功的笑道:“经理,我已经拿到了中方在石川岛播磨重工研究所里的具体情况了,我们在研究所里买通了一个韩裔日本人,他正巧参与了接待中国人的工作,复述了很多关键情报。”

    李在勇显得有些惊讶,正色打量了李俊仁一番,算是把这个难得会做事的新人给记住了。像这种能把工作做到领导前面去的员工,没有老板会不喜欢的。

    李在勇接过李俊仁递过来的文件,里面详细的整理记录了那个石川岛播磨重工研究所韩裔日本人所复述的情报。

    “会不会太巧了点?正好在那个研究所里有韩裔日本人。在日本右翼社团里找到韩裔不奇怪,在研究所里找到可不容易……”

    虽然嘴里是这么念叨着,但李在勇还是仔细认真的对这份文件看了一遍,然后向着旁边传了过去。

    其余四个个韩国五大造船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