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七、八章 (第3/4页)
想到这里,凯瑟琳犯起了愁。 第一百九十八章 五毛五美分 “三鲜馄饨!15台三鲜馄饨五份!” “3台肥肠面两碗!” “左宗棠鸡1份外带!” 纽约唐人街的合记饭店是左近极有名气的一家饭店,装修和服务也不像其他唐人街里的苍蝇馆子,而是布置的很符合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式加上中国元素,骨子里却是美国人的那种极简风格。 八十年代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眼中,中国有三种印象。其一是那种把美国新闻加上加拿大新闻,最多算上墨西哥新闻就当国际新闻的人。对这种人来说,中国这个遥远国度大概还是脑袋后面拖着辫子的封建社会。 其二是对国际事务稍有了解的,大抵是把中国人当做是大号的共产主义非洲,或者穷兵黩武的大号越南。总之那就是个集权国家,毒菜统治,人民全被洗脑,随时随地准备分分钟找个国家灭一灭…… 其三就是到过中国的极少数美国人,印象大概也就是三十年后中国人看朝鲜差不多的感觉了。 总之不管是哪种人,这个年代的美国说真正对中国有所了解的,简直是凤毛麟角。而绝大多数美国人。不是对中国抱着1900年之前的印象,就是有着不切实际的偏见。 然而美食是没有国界的,哪怕是瑞典鲱鱼罐头,不也一样有人会想要尝试。并且相信对于瑞典人来说它确实是一种美味? 人类对脂肪、糖和碳水化合物的审美,事实证明是不分种族和国界的。真正的美食,对所有国家、所有文化的人来说都是想通的。哪怕是到玉林采访狗肉节的美国记者,同样也会被美味的狗肉火锅吸引,丢掉摄像机坐下来一啖香肉。 中国菜哪怕最谦虚的说。至少也是和法国菜一个层次的。饮食上相当兼收并蓄的美国人,对食物的接受程度还是很不错的。二战时候为了支援前线,罗斯福号召普通人去吃下水,不也一样大家吃的津津有味。 不管怎么说,突然之间中国美食就这么火了起来。 《中国人的一天》这个节目在pbs上播放的第二天,其影响力就释放了出来。 美国人对中国这个神秘国度的好奇,再加上发现普通中国人竟然享受着这么多的美食,不由点燃了他们的兴趣。 中国太远,但是唐人街很近。看过节目的美国人,大多都产生了去唐人街品尝中国美食的兴趣。 然而。这样一部片子同样也有一些不太好的结果发生。比如—— “大事不好啦,老板!” 合记饭店的老板正在亲自监督会计收账,今天一天的营业额都快赶上过去一个月的收入了,这对合记饭店来说还是第一次。 数钱数的不亦乐乎的老板嘴角咧到了耳朵根,突然听到厨房里传出这么一声喊,不小心手里的富兰克林散落了一地。 “喊什么啦,害的老子钱都掉了!什么不好了,老子今天好滴很!” “老板不好啦!”在厨房里帮厨的是个中国偷渡来的小子,一个月200美金包吃住,这个收入在美国连清洁工都请不来。但是换成偷渡却已经很有良心。 帮厨的小黄连英语都还不会说,着急忙活的从厨房里跑出来:“大厨,赵大厨跑啦!他看了那个纪录片,脱了厨师服就跑啦。” “跑?老赵他跑哪去?今天才刚开始上人。外面人排的都要到自由女神像了,这时候撂挑子不是坑我吗?” 老板整理了一下情绪,总算压下心头的火气:“他是不是要加钱?你和他说,今天的工钱翻倍。都这个时候了,平日我待大家不薄,看在都是美利坚混饭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帮厨小黄咽了口唾沫,紧张的说道:“他,他说那碗三鲜馄饨是他师傅做的,他要回大陆去找他师傅啦!” “啊?” …… 《中国人的一天》这部写作duentary纪录片,读作tree ne bee的另类广告,凭借片子里浓厚的异国风情和光看就让人肚子喊饿的各色美食,顺利的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不小的“中国风”。 原本对中国两眼一抹黑的美国人,好奇的想要知道,在铁幕下笼罩了半个世纪的中国,如今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一部片子,彻底满足了很多美国人猎奇的性格。 不过,不高兴的除了合记饭店的老板,同样有人是看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