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1节 (第2/2页)
** 还没出十五,县城十分热闹。 过年期间,除了走亲戚外,还有很多附近村里的村民们带家人来县城玩,让人有种大街小巷里都是人的感觉。 “和年前一样热闹。”郁离说道。 年前村民进城置办年货,过年时村民进城来玩,等到年一过,县城估计就要变冷清了。 因人太多,担心傅闻宵被人冲撞到,郁离带他走偏僻的巷子,一边还要关心他是不是社恐发作。 因为她发现,自从下船后,他的身体就很紧绷。 看来他太久未与外界接触,真的很害怕面对人群,怪可怜的。 傅闻宵垂眸看身边的姑娘,说道:“没关系,有离娘在,还可以接受。” 他这话也说得不错,他实在不喜欢人多吵闹之地,从前便是如此。 不过因为身边有她在,他觉得还是能忍耐的。 来到县城,他们要先去拜访汪家,郁离带他往汪家所在的方向走。 汪家的宅子在县城的北边,这里住的都是清贵的读书人,寻常人一般不会过来,是以这边的环境十分清幽。 来到汪家宅子所在的巷子,只觉得这条巷子又长又清净,十分干净整洁,红墙碧瓦,能看到从墙头那边探出头的梅花,极是娇艳。 两人来到汪家的正门前,然后去敲门。 像汪家这样的地方,一般普通百姓不敢轻易靠近,就算来了,连正门、侧门乃至角门等地方都不是他们能走的。 郁离对这些规矩不懂,傅闻宵虽然知道,却也不予理会。 开门的是一个年过五旬的老者,头发花白,看着很精神。 看到门外的两人时,他愣了下,客气地问道:“不知两位来找谁?有何事?” 老者的态度十分客气,不敢有所怠慢。 他在汪家也算是老人了,给汪家看了一辈子的门,眼力早就锻炼出来,能看出面前的两个年轻人的不凡,不说他们那长相实在出挑,光是他们身上的气度,就不是寻常人,自然会客气对待。 傅闻宵将手里的拜帖递过去,温声道:“在下欲拜访汪举人,劳烦老丈通传一声。” 老者的手在衣服上擦了擦,双手接过去。 他看了一眼拜帖,用的是很普通的纸,但那字一看就不凡,他不敢耽搁,客客气气地道:“劳烦两位稍等,我这就去通传。” 老者很快就消失在门后,两人站在门口等着。 傅闻宵转头,见郁离一直盯着自己,问道:“离娘,怎么了?” 郁离说道:“你看起来挺会的。”这不是和人交流得挺正常的吗?看着也不像是社恐的样子。 傅闻宵面上的笑容不变,轻声说:“对方是一名老丈,而且只有一个人……” 闻言,她明白了,原来人多他就害怕啊。 这倒也是,不过是一个老人,确实也没什么可怕的。 - 虽是过年,汪家这边并不热闹。 汪举人对外说要闭门读书,再加上汪老夫人身体不好,大家虽然都想前来拜访,但也不好打扰,他们往汪家递了帖子,汪家一律都没接,只接见一些关系较为亲近的亲朋好友。 汪举人今日便在家里,陪家中的老母亲。 汪老夫人自从去年大病一场,身体时好时坏,让汪家人十分忧心,除了忧心她的身体,也担心她一去,汪家子孙都要守孝,届时会耽搁很多事。 今天的汪老夫人精神倒是好一些,正和儿子说话,“你姨母说,今日要过来看我,也不知道她啥时候来。” 说到这里,她不禁叹口气,觉得是自己的身子不争气,劳烦那么多人为她担心,甚至还让自己妹妹大老远从府城那边过来看她,一待就是大半年。 能在这年岁再见到妹妹,她心里自然是高兴的。 汪举人端着汤药喂她,笑道:“母亲别多想,我们都希望您的身子好好的,只要您没事,姨母才能安心。” 汪老夫人不禁笑了下,正要说什么,便见汪夫人进来。 汪夫人先是给老夫人请安,将一张拜帖递给丈夫。 “谁的拜帖?”汪举人微微蹙眉,有些不耐烦,手里还端着汤碗,腾不出手去看那拜帖。 汪夫人道:“上面的落款是松鹤先生。” 汪举人一愣,赶紧将汤碗放下,然后擦了擦手,双手接过。 当他打开帖子,首先便看到那筋骨柔健的字,龙飞凤舞,极具风骨,是读书人最为喜爱的字,更是喜好书画之人无法拒绝的。 他脸上不禁露出欢喜之色,忙不迭地问:“松鹤先生在哪?赶紧请他进来。” 汪夫人看他脸上的神色,就知道今天递拜帖的人是他乐意见的,不禁有些好笑。 刚才看门的老张将拜帖送过来时,她还以为又是那些奔着汪家或者丈夫的名气来的,等看到上面的字后,就知道不是了,赶紧拿过来给丈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