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9节 (第3/3页)
功,或是升任高位僧官,便可以得赐一件紫色袈裟和法衣。 这份尊荣,非高僧大德不与,但实际上,只要有亲王、宰执或地方监司官举荐,就能由中书门下颁下紫衣牒,可穿紫衣。 此言一出,即便以众僧的涵养,心头亦是难免大喜,齐齐还礼,声音柔和:“阿弥陀佛!狄相公有命,我等本就不敢推辞,如此慈悲为怀,化干戈为玉帛,其善莫大焉!” 狄进又看向州衙官员:“番人虽多崇佛,然也有念佛而逆佛,口诚而心不诚者,诸位大师行走各部族时,你们要全力配合,而若遇那等冥顽不灵之辈,也不必客气,务必全了教化之功,明白么!” “原来如此!” 洪朗刚刚是有些被吓住了,一位经略相公的厉声警告,还是极有威慑力的,但心头也多有不服。 不让他们逼反番民,而是要当作国朝子民,化夷为汉,说来容易,怎么实施? 可此时此刻,看着一群方外僧人为了穿紫衣,眼巴巴地聚于堂中,准备以佛法教化那些桀骜不驯,不乖顺听命的番民,洪朗终究生出了敬佩之情,与其他官员一同语气洪亮地应道:“谨遵相公上命!” 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火戏诸侯” “我信尊者……我信尊者……” “大师不是尊者?分明是谤佛之人!堵上嘴,拖下去!!” 正如夏州境内还有卫慕氏亲近宋廷,边地的十万帐番人里面,有仇视汉人官员的,自然也有早作投靠,给朝廷通风报信的。 以前这样的人还在少数,因为汉人官员轻视,不予以重视,投效者往往没有好下场,愿意这么做的就越来越少了,但自从机宜司奉命来到边地,头一批拉拢的就是这些人。 当五台山的大师们下场,行走于番部之间,这些番人也成为了率先呼应者,对于高僧顶礼膜拜。 番人本就普遍崇信佛教,再有带头者,自然开始盲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阻挠教化的冥顽不灵之徒,被理所当然地清除出去。 杨文才手持一卷书册,站在不远处,看着又一个平日里最是煽动族人,对抗官府的汉子被拖了下去,平静地在册子上勾了一笔。 但算了算时日,他又皱起眉头:“太慢了!” 佛门的“教化”很顺利,无论是大部族还是小部族,都不敢直接跟朝廷支持的高僧对着干,可番人部族数目实在太多,五台山被请下来的僧人满打满算不过十几位,哪怕加上随行的弟子,这般一个個轮过去,想要全了教化之功,至少得以年计数。 可乜罗却不会消失那么久。 “乜罗最长只会失踪一个月!” “这个人之所以敢闭关,就是自忖对于番人部落有着绝对的控制权,短短一个月之内,外人根本翻不起风浪来!” 脑海中浮现出狄相公的关照,杨文才抿了抿嘴,悄然退了开去。 一路坐着平稳的马车,回到城中,杨文才并不去州衙,而是熟门熟路地来到一间院落,走了进去。 到了堂前,就见一位外罩江湖子喜欢的披风,内里依旧穿着官服,脚踏黑靴的男子,正在对手下吩咐着什么。 杨文才止步,等待对方完工了,才走入堂中:“大提点!” 大荣复立刻起身,客气地迎上:“杨先生来了!快请坐!” 两人入座,大荣复指了指周遭:“这院落不错,正合机宜司之用,还未谢过杨先生呢!” “都是为相公办事,大提点此言就太见外了!” 杨文才温和地笑了笑,又拱手道:“我那弟弟,初入行伍,还未吃过多少苦头,机宜司方便之余,若能照顾一二,在下感激万分!” “杨家郎君入军伍,还需我等关照么?你那位兄弟如今在狄将军麾下,来日必定大放光彩!” 大荣复微笑着,心头倒是有些佩服。 杨文才的身世,他特意打听过,换成自己,是不会有那份胸襟的,杨家的关系自然不能丢弃,可表面上好好相处,背地里暗下毒手,也是完全能够办到。 而杨文才如今的关照,显然是真的为杨文广打招呼,此人能摒弃前嫌,抬举族弟,哪怕现在只是幕僚,没有官身,将来必有前程。 两人有意交好,谈笑间很快亲近起来,说着说着,就讲到了共同的任务,乜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