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7节 (第2/3页)
极大……” 燕三娘训斥完人,又琢磨着道:“所以我们见到他后,就假称手中有解药,能让他彻底摆脱‘组织’的控制?” 狄进道:“不!你们拿上从‘祸瘟’宅院里搜出的解药,告诉他真正的解药就在其中,正因为听说他驱邪治疫,药理水平出众,故而请他辨别,哪个到底才是真正的解药!” 燕三娘眨了眨眼睛,尚且有些怔仲,杨文才由于知晓前因后果,已经反应过来了:“这个番人头领为了研究解药,会找个地方躲起来?” “乜罗在边地经营日久,总该有一个‘组织’成员都轻易找不到的据点,而他无论想不想叛逃,总不会愿意身上带着毒!” 狄进微微一笑:“归根结底,由于番人与汉人的隔阂,对方根本不会相信我们,即便知道凶案,也难以阻止它发生,既如此,何不让死者自己救自己呢?” 第四百五十四章 “组织”的前辈高人“天山”童姥 “天神啊!地母啊!聆听我的祈祷吧!” 高大的帐幕正中,乜罗头裹筒状的白色头巾,身穿三角大翻领长袍,饰以纹锦,缀以联珠,正立于香炉前,进行着祈福仪式。 番人的年纪普遍不大,如果说汉人的普通百姓,四十岁之后就能被称为老者,那么番人基本在三十五岁后,就可以视作老者,体力衰竭,疾病缠身。 乜罗今年三十二岁,面孔也有几分显老,却又有几分儒雅,双目有神,抑扬顿挫的话音过后,猛然转身,手掌拂动在同样跪倒在香炉前的番人头顶。 “感谢天地!感谢尊者!为我赐福!” 这位番人同样身份不凡,乃是心波部的族长,此时双目微阖,眉宇间涌起一股飘飘欲仙之感,回味了许久后,才如梦初醒,感激涕零地拜倒下去。 “你还怨恨末星部么?” 乜罗的手掌继续在番人头顶转动着,声音在烟气中显得愈发飘渺,好似从云端传下。 “不恨了!不恨了!” 番人贪婪地吸着那股烟气,声音颤抖,带着恍惚。 番人部族内部,也绝不团结,尤其是比邻而居的部族,往往由于水源、田地、牧场的归属而争斗不休,心波部和末星部就是如此,厮杀见血,闹得不可开交,才来寻找乜罗,进行裁断。 而乜罗将争议的水源划归给了末星部,再亲自为心波部祈福,待得这位族长心满意足地退了出去,双方的争执终于被成功化解。 乜罗重新转过身,面向香炉,目光幽幽。 按照朝廷粗暴的划分,边地的番人都可以归于羌人一类,但细分一下,乜罗实则属于从河湟移居来的吐蕃人。 四百年前,由于适宜的气候环境和唐高宗偏向攻灭高丽,而放任吐谷浑被侵吞的战略错误,吐蕃崛起于高原,此后三破长安,鼎盛时期曾压得大唐都喘不过气来。 不过在大唐灭亡之际,吐蕃政权也随之四分五裂,再也不复昔日高原帝国的雄威,许多小部落为了求存,不得不迁居宋境,依附于宋人朝廷存活。 乜罗祖上就是这样的境遇,但背井离乡的吐蕃人,不代表就没了野心,只能战战兢兢地活着,他就要成为举足轻重的番人之主。 这并非自大,蕃人多居帐幕之中,一家便是一间帐篷,所以计算蕃落户口,是按帐篷来的,而直接听命于乜罗的,就有六千帐,能够加以影响的,则多达五万帐。 帐幕上千,就能称为一个大部族,五万帐则是数十个大部族,他的影响力其实早就不局限于麟州了,平日里对外,甚至还特意低调许多,避免引发朝廷的警惕。 “可惜啊,我终究不是贵种,无法再回河湟,建立功业!” 即便如此,乜罗也不满足。 吐蕃人骨子里极重尊卑,从松赞干布传下来的血脉,最为吐蕃人所敬服。 二十多年前,李立遵费尽心思,将年仅十二岁的吐蕃王族唃厮啰,从西域带回来,立为赞普,从而掌控河湟一带的吐蕃部落,后来随着唃厮啰年纪渐长,李立遵又被曹玮打得大败,唃厮啰竟然有了独立的迹象,要从傀儡真正变为掌权的赞普。 乜罗最是嫉妒这点。 十二岁的娃娃,一文不名,只因为有个好出身,就能占据大义名分,让无数部族俯首称臣。 而他则因为出身低微,父亲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族首领,若不是偶然遇见了那个人,得了巫术的传授,长袖善舞,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再传道祈福,逐渐树立威望,如今的各部岂会称他为“尊者”,俯首敬畏? 但这份风光的背后,也有着巨大的隐患,尤其是近来那个刽子手的出现,让乜罗的心里,浮现出了不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