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8节 (第2/3页)
要自己做出来,否则到了地方上,被架空的比比皆是。 不少官员破罐子破摔,将事务交予底下的胥吏,与当地的名人结识,不是宴饮就是在宴饮的路上,往往还会减一减磨勘,不到两年就一任满了,潇洒离去。 韩亿向来看不起这等无所作为之辈,所以到了并州任上,整顿吏治,严惩贪腐,为民做了好几件实事,这才得到上下敬服,不敢违逆。 而狄进此前发现帅司官吏没有出现,直接不入城,反倒放出北上的消息,让经略安抚司上下不得不出城听命,也是还击的妙手。 官场上你来我往,这样的过招再正常不过,但现在对方却如此快地前来拜会,对于接下来在河东一路管理地方官员,就很不利了。 毕竟很多官员,尤其是武人,看的就是上官是否有生杀予夺的威势…… “这人怕是要先礼后兵了!” 韩亿想了想,觉得对方是深知并州的重要性,不愿意一来河东,就彻底得罪并州知州,才会摆出这样的低姿态,争取自己的支持,但如果自己不愿,最终还是要对抗,年轻气盛的朝廷要员,岂会完全屈服于自己? 那么自己如何选择? 当然也是不退! 韩亿出使过辽国,知道那些契丹人仗着铁骑精锐,国朝又无山川屏障,是何等的嚣张,难得辽人能对一位宋人的年轻官员如此服气,就该发挥出外交的职责。 对于西夏的《定边十策》他也看过,虽然不希望主动开战,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篇策论,确实有真知灼见。 所以在韩亿看来,狄进最适合的差遣,是河东经略安抚司的管勾机宜文字,再在合适的时候,继续出使辽庭,与契丹官员谈判。 至于统筹河东的全局,还远远轮不到这种小辈。 伴随着脚步声传来,当那個比起自己的儿子都要年轻,只是威严气度远甚的男子,出现在面前时,韩亿愈发肯定了这个观念。 一人风华正茂,一人韶华已逝,对比实在明显,哪怕对方确实有功,但恩宠过甚,就是幸进,有一位刚过而立之年就入两府为宰执的晏殊,已然足够,再多出许多这样的面孔,国朝的未来,会让人很不踏实! 狄进率先行礼:“韩公,在下冒昧叨扰了!” 韩亿坦然受了一礼,再拱手还礼:“狄待制!” 韩纲见了,眼皮子都忍不住跳了跳。 父亲身为并州知州,龙图阁待制,并没有兼路一级长官,狄进则是麟州知州,兼经略安抚缘边招讨副使,天章阁待制,如果不考虑年龄,两位在朝堂上的地位其实是相当的。 而现在狄进已经摆足了姿态,甚至还没有使手段,让韩亿背上一个延误军国大事的恶名,就连韩纲都觉得,对方如此知情识趣,父亲也该展现出长者的大度,好好指教一番。 可现在见了,怎的脸色愈发冰冷? 韩纲不敢插嘴,只能躬了躬身,默默退了下去。 狄进好似没有感受到对方的倨傲,待得坐下后,品了一口茶,微笑道:“久闻韩公贤名,晚辈早该来此拜会的。” “让狄待制久候了……” 韩亿则碰都没有碰茶杯,淡淡地道:“辽人于雁门关外集结,夏人谍探于丰麟府三州出没,这才是军国大事,狄待制不该于此耽搁!” 狄进道:“若丰麟府三州受夏人袭扰,战事正酣,辽军或许会乘隙突袭河东,然此时他们早早集于关外,令我军有了戒备,反倒只是威吓之势。” 韩亿声音愈发凝重:“契丹人贪婪骄横,岂可因常理度之?这终究只是揣测,狄待制慎言!” 狄进脸色如常:“河东禁军早已于雁门关戒备,防范于未然,可判断总要早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