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3节 (第2/3页)
,不少人都怀疑是不是……嘿!” 这未尽之言的意思很明确,他们怀疑是不是官府故意挑拨离间,让江湖子内讧,但显然这一次并非如此,而是那位提刑官受了“组织”之托,寻找被崔致庸转移走的“人种子”。 狄进却敏锐地把握住了关键:“也即是说,由此引发的纷争是漕帮最混乱的时期,对么?” 秦五怔了怔,缓缓点头:“是!是的!” 狄进道:“那时的过往船只来客,你还有多少印象?” “那是兄弟们讨生活的买卖,俺自要在码头守着!”秦五也看出来了,这位的目的似乎和当年那群人是一致的,倒也干脆:“狄三元尽管问,小的一定努力回想!” 狄进道:“那你仔细回忆回忆,这段特殊的时期,有没有一位老者带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孩童,从京师码头下船的?” 燕三娘一直旁观,仔细聆听秦五的声音,判断说话的真伪,但此言一出,不禁讶异地扬起眉头。 老者无疑是“长春”,但带着两个以上的孩童? 难道“人种子”是…… “老者带着多名孩童?” 秦五也愣了愣,长途跋涉多为青壮,这样的老幼组合可不多,仔细回想了一下,突然道:“俺没见过,但那段时期……俺的兄弟王九倒是提过,他见到一个老儒生,带着三个不哭不闹的小秀才,来考神童举呢!” “教书的老秀才,带着孩童来京考神童举?” 狄进眉头一扬:“你这兄弟还在京师么?” 秦五点点头:“在!” “将他带过来!” 很快,漕帮的另一位成员王九被带来了堂中,相比起秦五的紧张,他在得知了面前之人是三元神探,神情顿时有些兴奋,在问到了老书生和小秀才时,只是想了想,就连连点头:“记得!记得哩!” 狄进问:“那么多年前的事情了,你为何还能这么快地想起来?” 王九咧嘴道:“回狄三元的话,不是俺扯谎,实在是那老儒生就是个学问的模样,那三个孩子挤在船舱里,更是不哭不闹的,瞧着就是能考的,哪里像俺家的泥猴子,使了束脩入学馆,连一个字都学不进去!唉!” 狄进道:“那三个孩童多大?” 王九道:“瞧着都挺小,不满十岁吧?” 狄进接着道:“即便考上了神童举,绝大多数也不能得官身,依旧要发回原籍,来日再考科举,后来你们在码头上,见到这位老儒生和他的三个学子折返回乡么?” 王九挠了挠头:“这……这倒是没见过,莫不是走其他路了?” “水路最是方便,来时既用的水路,回去时改走其他路的可能性不大……” 狄进眼睛微微一眯:“三个‘人种子’么?” 他之前的猜测,“人种子”是这个时代的医者,对于种痘术的一种前沿性的探索,并且确实成功免疫了天花。 但问题是,他们显然处于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知半解中,将这种免疫之法想象得太厉害,觉得借由这样的方式抵抗了天花病毒,就能百病不生,甚至奔着长生不老去了…… 也恰恰是这种误解,让狄进难以用后世的经验代入古代人的思维,去判断“人种子”到底是死物,还是活人。 如今从漕帮的口中,终于有了进一步的确定,“人种子”极可能是活人,恐怕是“长春”精挑细选的三个免疫天花的孩童,准备从这些孩子身上,找到炼出葛洪所描述的那种长生大丹的方法。 “六年前十岁不到,如今正是十四五岁的少年郎么?这同样不好寻找……” “去将崔致庸的画像拿来!” 早在之前,狄进就让机宜司的人手,以写实的法子画了崔致庸的画像,此时吩咐一声,林小乙从书房里将画像取出,展现在面前:“你仔细看看,那个老儒生可与此人相似?” 王九瞪大眼睛,盯着看了半晌:“瞧着……有点像……又不太像……” 狄进没有强求,终究是那么久了,陌生人的相貌是最可能混淆的,除非有着过目不忘的天赋,否则不确定是很正常的:“好!两位请回吧!此番多谢了!” “不敢!不敢!” 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