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0节 (第2/3页)
千贯钱兑换了两箱银铤,刚刚迈出商铺,就被人赃俱获。 “这间商铺的东家是苏州人,之前并不是做这个生意的,五年前才改名,开始兑换银挺,生意红火,不过也遭遇过几次偷盗事件,却没有闹到开封府衙去,只因其铺内养了一批护卫,直接将贼子拿下,当场就打死了……” 说到这里,唐书办稍稍压低声音:“这等铺子背后,多有京师贵人支持!” 狄进了然:“敢换银铤,背后岂会没人?可是勋贵之家?” 唐书办轻轻点了点头。 宋朝崇文抑武,武将地位是肯定不如文臣的,但捞钱方面犹有过之。 特别是京师,都是将门勋贵捞钱,文臣反倒要尽量节俭,这样才能符合君子的美德,寇准生活富贵就被不少人抨击过,当然从西昆体的富贵气来看,大部分士大夫还是越来越注重享乐的,真正清贫的高官终究是少数。 而换成别的文臣,面对抱团的勋贵还觉得棘手,狄进却是最擅长与勋贵打交道,谢过唐书办后,即刻写下一封帖子:“送去潘府!” 一个时辰未到,骏马嘶鸣的声音从外面传来,还有熟悉的呼唤声:“仕林!仕林!” 狄进迎出:“仲礼,你怎么亲自来了?” 潘孝安笑吟吟地道:“狄正使使辽回来,风头不减,先为平夏献策,又严惩贪腐,忙得不可开交,如今好不容易想起我这位副手,在下岂能不来?” 狄进失笑:“好!好!进来坐吧!” 潘孝安进了堂中,也不及品茶,直接道:“我也不瞒仕林,录事巷的通家商铺,我家也占了一份,不过只要你一句话,由我亲自出面,保证没有阻碍!” 末了他又正色补充了一句:“我真心的,绝无别的意思!” 狄进眉头扬起:“这是好事,你跟我仔细说一说,这家商铺背后的东家是什么情况?” 潘孝安道:“东家是江南林家,他家出息承买了三座银矿,又有炼制银铤的本事,再加上京中大户多喜收藏金银,商贾兑换银铤交易起来也方便,一来二去,便有了这座通家商铺!” 狄进道:“不止潘氏一家占了份吧?” 潘孝安道:“林氏这一代家主是个能人,亲来京师,促成了四家合盟,我们潘氏是其一,故改名‘通家’!” 狄进微微点头。 宋朝时期,银矿在国内分布不多,不过白银的产量相对前几个朝代是迅速增长的,尤其是南方的江南地区,成为了白银的主要产区,这自然得益于江南地区丰富的银矿资源和发达的冶炼工艺。 所以通家商铺的关键还是江南人,合作方式则是江南的银矿产量,加上京师勋贵的支持,才能让它在全国的经济中心开办起来,鲁方那等人一旦急需兑换银铤,都得乖乖地上门被宰上一刀。 清楚比重后,狄进再道:“给通家商铺护卫的,若是一群还俗武僧,我目前追查的案情可能就与这伙人有关……” “原来如此!” 潘孝安笑道:“我相信仕林不会冤枉好人,无论是不是这群人,无论他们与江南那边有何瓜葛,我们都为你将人拿来!” 送别这位副手,狄进回到书房,突然想起初入京师的时期。 那时查案,要借力打力,避免招惹到京师权贵,让犯人逍遥法外…… 现在查案,再也不需要那般小心谨慎了…… 因为他已是朝堂重臣,京师真正的权贵! 第四百零九章 “陷空”下盗人帖 通家商铺。 伙计趴在柜边,百无聊赖。 能够光顾这里,以铜钱兑换银铤的,皆非常人,每次的开张,又足以帮他们获取暴利,因此商铺内最清闲的,就是迎来送往之人了。 当然,不用在铺子口张罗生意,不用向每位走进来的客人问好引路,也没有白拿工钱的道理,想到后院那些难伺候的主,伙计不禁叹了口气。 “小汤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