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0节 (第3/3页)
殿内夏竦亲自发出邀请的,夏相公对于狄三元的青睐可见一斑。 “原本确实要来的……” 然而夏竦却回答道:“不过刚刚狄家书童送信入府,狄家发现了一伙贼人的行踪,正在追查,他恐怕要稍晚一些登门了。” 孙沔心头震惊,眉头扬起:“不愧是狄三元,刚回京师,又能发现敌贼踪迹,立下功勋!” “当年曹利用也是出使辽营,换得澶渊之盟,宋辽太平,此后得先帝十数年宠信,况且仕林本就得官家看重,如今使辽归来,更是炙手可热!” 夏竦说到这里,语气放轻,摆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元规,老夫绝非那等顽固之辈,官场往来还是顾及的,与你同为监察御史里行的公孙明远,伱要和他多多亲近才是啊!” 孙沔的脸色微僵。 他不仅年纪比公孙策大了五岁,中进士时可还是真宗朝的天禧三年,比起公孙策资历要深得多,怎么好像他要巴结公孙策似的,就因为公孙策是狄进的好友? 不过他心里恼火,表面上还是按捺下去:“谢夏公教诲,我与明远本就是好友,此番虽所见不同,但绝不会影响个人交情!” “那就好!那就好啊!” 夏竦抚须笑道:“你们都是未来的国朝栋梁,能这般和睦,老夫就放心了,待会儿仕林来府上,你也作陪如何?” 作陪一词原本正常,毕竟狄进的官品地位确实在他之上,但孙沔此时听了,心头愈发堵得慌,挤出一抹笑容来:“不了!学生还是告退!” “也罢!” 夏竦点了点头:“仕林忧心缉凶,还不知要何时才能到,元规在这里白白等待,确实不妥,你先回去吧!” “是!” 孙沔起身,温文尔雅地行了一礼,退后几步后,再转过身去。 而转身的一刹那,他的脸上顿时露出羞恼与狰狞之意,为了避免下人看到,又强行收敛,但脚下的步态已然沉重了许多。 孙沔却不知道,身后的夏竦一直打量着自己的背影,等到自己完全离开,才冷冷地笑了笑,惬意地继续品茶。 在夏竦眼中,孙沔的性情阴狠,又是担任御史言官之位,一旦恨上了某个人,咬一口可疼得很,才会有了刚刚恰到好处的挑拨。 不得不承认,对于狄进,他已经有了厌恶之意。 倒不完全是对方青云直上的势头,夏竦历任地方,功绩卓著,如今又拜参知政事,毋须嫉恨一個小辈。 关键在于,他堂堂副宰相,竟是完全拿捏不住对方,反倒隐隐吃了好几次瘪! 最初举荐御史言官,狄进不受,转而入馆阁修《唐书》; 此后对夏主战,狄进不受,使辽再出面; 现在对夏开战,狄进回归,《定边十策》又比他快一步; 关键是夏竦还细细研究了,发现自己在西北所作所为,似乎也跳不出这个框架,竟是要照着这个小辈定的战略去做了。 这是令夏竦最不舒服的地方,同时也引发了他的忌惮。 此人能力如此出众,出身功名又好,还有官家和太后的圣眷,不能正面与之对敌,反倒要处好关系。 所以夏竦依照承诺,极力举荐了公孙策为监察御史里行,如今正是主动邀请,态度亲近。 但背地里则要为其多多树敌,以便有朝一日,对方只要犯了错误,就能群起而攻之,将之打落云端! 当然,做出这样的安排,除了情感之外,还有利益。 比如此时,孙沔离开没多久,一位门客就快步走入亭台,低声禀告:“相公,机宜司出动了人手,在开封府衙四周搜寻,似乎已经找到了贼人的踪迹,还救出一个人来!” 夏竦问道:“开封府衙作何反应?” 门客道:“判官刘景融带差役,协助机宜司调查,双方没有起冲突!” 夏竦并不意外,自从上次共同围剿无忧洞,机宜司让开封府衙大出风头,双方的关系就一直很好,远不似以前与皇城司那般明争暗斗,而这也确保了机宜司行动的顺利:“救了什么人出来?” 门客显然打探清楚了:“一个进京赶考的世子,叫做杨文才,似是太原杨氏,杨公延昭之子!” 夏竦腰背猛地一挺:“杨六郎之子?那是我将门之后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