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4节 (第2/3页)
路要走。 有多少一开始惊才绝艳的谋略,落在执行层面却一塌糊涂,沦为纸上谈兵,尤其是这种拉拢分化番人的行动,更是说易行难。 稍有不慎,就可能反过来被敌人利用,明明是与宋人作对的部落,却可以伪装成亲宋阵营,即便是亲近宋人的党项部落,也可能在关键时刻反水,让宋军进攻时难以分清敌友,从而吃上大亏。 而现在狄进的十策,条条桩桩都是对战略计划的实际补充,刘娥仔细看完后,眼中的赞许之色尤盛,却又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狄卿亲见李元昊,对于此人有何看法?” 狄进道:“武有谋勇,文有韬略,却又自负过人,骄狂到不可一世!” 这個评价相当高,但仔细想想,也颇为确切。 不是这样的人物,是不敢在辽国中京,做出那等堪称疯狂的举动的! 赵祯则好奇地道:“那他到底要做什么?” 狄进道:“李氏父子所求,是建国称帝!” “李德明老谋深算,能屈能伸,先建都城兴州,造宫殿,再封卫慕氏为后,李元昊为太子,籍此试探宋辽反应,倘若两国并无明面反对,恐怕就会正式称帝……” 殿内君臣默然。 实际上如果李德明低调为之,宋辽还真的不会有什么大的反应,毕竟夏州政权本就是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只要他们内部称帝,不对外宣扬,继续认宋辽为宗主,那外交局势实际上不会有什么改变。 但水是往低处流的,人心却是高了还想高,且不说李德明称帝后,会不会一改以前低调谦逊的风格,此人还有一位能力出众,性情却截然相反的儿子。 狄进接着道:“其子李元昊征战回鹘,开疆拓土,自认为西夏已据河西,实力雄厚,故而雄心万丈!他认为穿皮草做的衣服,以放牧为生,这才是番人的生活方式,不应该为荣华富贵而止足不前,因此我朝这些年间给予夏人的贸易恩惠,他根本不屑一顾,而是准备用战争的胜利,获得立国的资格,最终让宋辽都同意李氏的帝位!” 张士逊难以理解这种想法:“可大战一起,我朝必定关闭榷场,到那时党项人又该如此维持日常生计?夏州境内民生岂不凋敝?” “李元昊会以战逼之,重开榷场!” 狄进解释道:“我朝对于西夏也无山川地利的屏障,倘若西夏立国,兵强马壮,连战告捷,李元昊就能逼迫我朝重开贸易,当然他若是能功成,索取的就不止是贸易了!” 张士逊连连摇头:“真蛮夷也!” 王曾眯了眯眼睛:“既如此,李元昊接连行刺,目的是请战么?” “王相所言极是!” 狄进道:“西夏有沙漠瀚海的地形优势,我朝本就缺乏良马,一旦大军深入此境,粮草辎重运输必定困难,党项人又早已习惯当地环境,足能以逸待劳,一旦大胜我军,更能将兵马彻底留在西夏境内,得以全歼!” 此言一出,君臣尽皆变色,王曾沉声道:“我等不能如李贼所愿!” 陈尧咨冷冷地道:“不能中了贼子的圈套,却也不可畏首畏尾,此次必须征讨西夏,不然羌民番人欺我国朝软弱,边境就永无宁日了!” 赵祯看着面容平静的狄进,莫名涌起了信心:“狄卿以为,该如何应对?” 《定边十策》上面写的是策略,狄进对于具体战术也有准备:“臣以为,当联辽灭之!” 刘娥十分关注:“辽国也愿对夏州用兵?” 狄进详细解释:“辽帝此前在中京城内通缉李元昊,擒之重赏,杀之重赏,又拟国书,问罪李德明,去其大夏国王封号,如若李元昊逃回夏地,命其送罪子槛送入京,接受审问,如若不然,辽国则要出兵伐之!” “这一切是因为李元昊在寿宴上下毒,本欲害我,却误杀了辽国南院枢密使、左丞相张俭,辽帝于诸国使臣面前颜面尽失,此后李元昊又奇袭四方馆,如此挑衅,辽国必然用武,不然麾下藩属部落也会觉得辽庭可欺,不服管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