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4章 (第1/2页)
可朝事歇不得,长生丧事刚过、李温丧礼又要准备,元日沐休和离京去燕积累下的国事压在案上,不能不处置。国公已然年迈、连丧子孙所受打击不小,朝臣们都猜测是否会叫李淳暂代监国--毕竟他已没有了竞争者。 出现在朝堂之上的人是赵熹。 陶希仁痛失爱徒心情愤郁,见到赵熹上朝又惊又怒,连连斥他无礼无教、背信弃义。赵熹听他骂完才道:“我还是征南元帅,但顾及儒门道义一直未上朝堂。今日免冠而来是以王君身份代夫听政,此情此理古来有之,不过数日、待王爷病情好转自然回归正常。有急事难事速速奏来、处理完我就走,陶大人非要留我、我也只好在堂上多站一会,站得久了、说不定还得坐下呢!” 朝廷上能坐的地方只有龙椅了。陶希仁更怒,宋荣声却小声劝道:“后宫垂帘听政之例常有,王君先丧孙后丧子、又旧疾在身,哪能真的代国摄政?不过是处理些急务、稳稳朝堂罢了。如今他怕也心情不佳,别因小事闹得不可开交!” 那边兵部已然汇报军情:元奢已领军包围崖余城,但崖余城地势险要、城中人殊死抵抗,攻下城池怕还要些时间。赵熹自己也领兵,知道军情权变,虽急于调查李温之死、把沈氏灭家屠族,却也没催逼,只叫元奢小心行事、尽快了结。 既然有人带头,其他人自然跟上,尤其大家都知道赵熹乃承平爱妻、又杀伐果断,如今承平病情不明、以后由赵熹代政也不是不可能,圆滑些的自然想趁此机会献献殷勤。赵熹也确实很好相处,大多政事都能果断决定,无法决定的也能指明问题指出方向,要大臣们再行商议。不过有几个老奸巨猾的平时就好和承平打机锋,办事推推拉拉非要将推到承平底线。承平顾忌他们背景、又深知鸡鸣狗盗各有用途,所以并不怎么与他们为难。但赵熹可不吃他们这招,直接将一人拔了官服扔出宫外,其余人见状更不敢啰嗦,简明扼要陈奏清楚,原本要开一上午的朝会两个时辰结束。 众臣散去陶希仁还有话要同赵熹说,赵熹瞧他眉须都翘了起来抢先道:“我心情很是不好、忍着跟你们这些文臣商议朝事已是极限,你最好别招我!” 陶希仁怒道:“难道我是故意找事不成!” “无论你是不是、我都没心思应付。”赵熹叹了口气,“让我静一静吧。” 赵熹并无恳求之意,可他眉散唇颓、明眸蒙烟,竟有疲惫之态。陶希仁与赵熹相识多年,见过他最落魄、最危险、最脆弱的情形,但无论怎样、他总是斗志激昂如烈火,这般委顿的样子陶希仁从未见过,不由得愣了片刻。也就这片刻,赵熹错身离开,陶希仁看着他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