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节  (第2/2页)
么觉得,这一位婶婶的口气,这样恨铁不成钢?不仅不反对改嫁,竟然还上赶着撺掇……    一时之间,陆锦惜皱起了眉头。    只是很快,她又根据自己所知,分析出了一二原因。    历朝的公主们身份都不低,明里暗里豢养面首的不在少数。    到了本朝,端看永宁长公主在朝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便知道这里的公主不是什么菟丝花,似豢养面首之事绝不会少。    永宁长公主自薛还去后,便不曾改嫁。    她到底养不养面首,陆锦惜是不得而知,但耳濡目染之下,对待男女之事很开明,倒实属寻常。    为今最大的问题,也不是这个。    所以,陆锦惜很快就将自己的思绪拉了回来,先是瞥了一眼门外。    丫鬟们都被吓得不轻,这会儿包括青雀白鹭在内,没一个进来。    她自然也没有唤她们进来的意思,只是皱着眉头,紧抿着菱唇,将信封之中的信笺取出。    是一张背青面白的青白笺,看着素净又雅致。    一拿出来,就有淡淡的檀香味儿。    陆锦惜刚闻见,心底便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来。    定睛一看,信笺上顶头四个字便是:“伯羡爱鉴。”    那一瞬间,心都凉下来半截!    这满纸精致素雅的簪花小楷,一看便知是诗书世家出身,字迹也是陆锦惜曾在陆氏书房里见过的。    不是陆氏本人所留,又能是谁?    陆锦惜眼前有些发晕。    她慢慢退了一步,坐回了椅子上,才用手指指腹压了压太阳穴,强迫自己镇定下来,重新看去。    “伯羡爱鉴,前日风寒偶感,未及复信,歉疚难安。”    “今病疾稍愈,提笔陈君以情。”    “君之请,妾每每翻而阅之,固心之动之,情之往之。然羁绊实多,左右徘徊,上下踟躇,问天不明,问佛不答,心难自辨,恐误君深,不敢轻易答君。”    “盼君许梨花为期,容妾思之。”    “冬末残雪,天犹寒极,望君保重。”    “锦惜亲笔。”    陆锦惜瞧着最后这四个字,一时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想陆氏了。    她原以为陆氏对薛况是痴情一片,甘愿付出,没想到……    两字“伯羡”,该是那从五品侍讲学士宋知言的表字,一句“爱鉴”则是称亲密之人用的。    她看完,还能有什么不明白?    陆氏是真与人有了首尾。    似是宋知言提了请求,陆氏也一直在考虑,只是顾忌太多,难以下定决心,希望宋知言给她时间。    她将在梨花开时,给出确切答复。    “羁绊实多……”    能不多吗?    一个是武威镇国大将军薛况的孀妻,朝廷诰封的一品夫人,膝下还有着三个亲生的子女和一个妾生的庶子。    一个虽是竹马,从小认识,可如今已经是有妇之夫!    改嫁?    宋知言原配怎么办?    私奔?    对两个人来说,都不现实。    陆锦惜看得出,陆氏是动了心、含了情的,可也难以抉择。    也幸亏她还没抉择。    这一封信,阴差阳错,落到了永宁公主手上,又辗转回到自己的手里,才没酿成大祸。    坐在椅子上,她背后出了一层的冷汗。    青白笺上,则被她紧紧掐着的手指,留下了几条深深的褶皱,格外刺目。    过了好半天,她才缓过劲儿来,抬了修长的手指,轻轻揉着自己的眉心。    宋知言跟陆氏之间,到底是怎么个经历?    这一封信肯定是陆氏病重之前送出的,她已经来了有半个多月,这一封信也至少送出去半个月,怎么会今天才落到永宁长公主手里?    陆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封信又是谁送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