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节  (第2/2页)
经据典的内容,几乎是高分作文的标配。    有那么一瞬,蒋正寒想把这份试卷私藏。    但是蒋正寒是一个坦荡的人,他自问没有偷拿夏林希的试卷,更不存在什么偷藏。于是他准备把卷子还给夏林希,和她解释一下来龙去脉。    可惜蒋正寒忽略了他的同桌张怀武。    张怀武无精打采地盯着黑板,眼角余光瞥见了蒋正寒的课桌,蒋正寒写得一手.狗爬字,张怀武当然是知道的。    不过如今,那一手.狗爬字不太对劲,没有从前放荡不羁的气质,只有一片铁画银钩的意韵。    张怀武察觉有异,就眯起了眼睛,凑过去一看,马上斥责道:“我说正哥,这试卷怎么在你这儿,还给人家赶紧的!”    言罢,他还推了蒋正寒一把。    张怀武刻意压低了声音,赵老师当然听不到,但是夏林希听到了。    夏林希回过头,对上蒋正寒的双眼。    她问:“你拿的?”    蒋正寒没有回答,他直接把卷子还给了她。    夏林希一把拽过试卷,问道:“你不能好好借吗,非要偷偷摸摸地拿?”    “不问自取就是偷,”顾晓曼目睹事件全程,想到刚才找疯了的夏林希,她也恶狠狠地说:“活该不及格。”    活该不及格。    蒋正寒低头看着自己的试卷,上面的六十二分此刻有点触目惊心。    就连张怀武也恨铁不成钢:“刚才夏林希找了那么久,你怎么都不吱一声啊,她站在座位上挺尴尬的,人家还是个优等生,和我们这些厚脸皮的不一样……”    “如果我真的偷了,肯定会直接装进书包里,不会摆在桌面上,”蒋正寒反问道,“陈亦川发了三张答题卷给我,你信不信?”    夏林希转过脸,马上回答:“我信。”    顾晓曼先是一愣,又立刻辩解道:“信什么啊,他无凭无据的,简直乱泼脏水。”    “好了,别争了,”夏林希握着一支圆珠笔,故作大度道,“丢一张试卷而已,找回来就算了。”    算个屁。    夏林希在心里腹诽,好你个陈亦川,让我在语文课上丢脸。    此时距离下课还有二十多分钟,赵宁成已经讲到了诗词鉴赏,他旁征博引举了几个例子,又刚好走到了陈亦川的座位旁。    月考试卷上有一道题目,叫做“分析《项脊轩志》的最后一句话”,赵宁成顺手敲了敲陈亦川的课桌,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    赵宁成道:“请你为大家赏析《项脊轩志》的结尾句——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矣,今已亭亭如盖也。”    陈亦川放下试卷,身形笔直地起立,答道:“作者把悼念亡妻的哀思寄托于一棵枇杷树,利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物是人非、光阴易逝的中心思想,充分体现作者对亡妻的缅怀与爱慕。”    “很好,”赵宁成表扬道,“类似于移情于物,触景生情,托物寄情的关键词,同学们至少要写一个,答题方法可以参照陈亦川。”    陈亦川讲出标准答案,就稳稳当当地坐回了原位。    夏林希很不服气。    她说:“这种答案,不是人人都会写的么?”    蒋正寒略微前倾,低声接了一句:“我不会。”    夏林希回道:“我不信。”    蒋正寒为证清白,就把自己的试卷递给了她。    夏林希翻开卷子一看,只见《项脊轩志》的结尾句赏析中,蒋正寒是这么写的:这句话非常感人,作者当时很可能写哭了。    这句话非常感人,作者当时很可能写哭了。    夏林希默不作声,为蒋正寒的诚实而感到震惊。    她转过脸,用一种探究的目光看着蒋正寒,或许并不需要探究——他本来就是傻的。    夏林希在心中胡思乱想,然后翻开整张答题卷,又见蒋正寒的作文分数惨不忍睹,几乎是一个闻所未闻的低分。    作文题目《拒绝平庸》,蒋同学是这么开的头,他在试卷上写道:人人生而不同,平庸是一种常态,也是一种异态,根本无法拒绝。    哎呦我去,竟敢反驳题目,这人没救了,夏林希心想。    但是比没救更可怕的是,夏林希竟然觉得他讲的有点道理。    她合上他的试卷,原封不动地还给他,又听蒋正寒问:“你觉得我写的对么?”    “百分之四十一是对的,”夏林希道,“你的成绩是六十二,除以总分一百五,结果是零点四一。”    蒋正寒笑了一声,好像并不生气。    他说:“确实是这样。”    第五章    语文课结束后,全班躁动不安。    下午最后一堂课已经上完,只要班主任再来晃一圈,大家就能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今天是礼拜六,明天有一整天的假,同学们难免兴奋了一点,回家的念头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大家纷纷收拾起了书包。    然而没过多久,班主任就过来宣布了一个噩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